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执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准工具。全球创新指数是一个详细的量化工具,根据80项指标对经济体进行排名,这些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率、移动应用开发、教育支出、科技出版物等。

      创新投入次级指数衡量的是体现出创新活动的国家经济要素,这些要素共分为五大类:(1)制度,(2)人力资本与研究,(3)基础设施,(4)市场成熟度和(5)商业成熟度。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体现的是创新成果的实际证据,分为两大类:(6)知识与技术产出和(7)创意产出。在全球创新指数评估中,“创新质量”是一个顶层指标,审查的是高校水平、科学出版物和国际专利申请量。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病毒流行。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不断创新支撑下,大多数经济体依旧能够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创新网络获益良多,在国际层面统筹开展研发活动能够有效抵制愈演愈烈的孤立主义趋势。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策略与方向也面临着大变局。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成长机会和成功。但不可否认的,中国企业在研发、设计与品牌方面,与西方发达经济体之间尚存在着较大的总体差距。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产品与服务价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拉动力量。而不断发展的内生能力以及不断完善的产业价值链,也为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过去所建立的产业结构偏向于以体力劳动者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结构,应当如何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这些知识劳动力在成本和技能上的综合优势所需要的新型产业结构,即从制造链深入到技术链,拥有“业务连续性”“自主可控”的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创新相关的趋势,它们分别与产业和城市有关。一方面,风险投资和创新的方向已转向卫生、在线教育、大数据、电子商务和机器人领域。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围绕着如何打造城市的创新氛围,以及如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展开。

      2020年,新冠病毒流行的危机对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各国领导人从防控转向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采取行动,进一步释放各层面的创新潜力,同时也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合作以及私营部门对创新的持续投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则是创新的主体。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透过国际和国内、产业和金融等全方位创新指数变化,追踪中国企业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更好融入到全球产业价值链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