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专家新型智库强国论坛”--新时代的国家智库战略
来源:未知
点击:
时间:2021-01-19 11:46
2021年1月14日上午,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国际金融专业委员会成员召开关于“2021新年专家新型智库强国论坛”学习会议,探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国家智库战略的新发展。会议由副秘书长廖辉荣主持,会长胡善灵及各位副会长等现场参加,并通过在线方式与其余成员同步学习。
1月10日,“2021新年专家新型智库强国论坛”在京圆满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连续举办的第四届新年专家新型智库强国论坛(亦称新时代万寿论坛),深圳安捷丽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商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聚能重工集团等单位支持。同时邀请了国内知识界、学术界和专门领域一大批有国际视野、有战略格局、有发展眼光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莅临指导,力求对当前局势有一个好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杨春光理事长作为主办单位负责人致辞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以坚定果断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 专家学者和各代表领导们分别以“努力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新基建新科技引领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军事科学院科技强军”、“十四五时期我国5G发展的思考”、“RCEP协定与当前世界经济新趋势”为题演讲,并就“新时代信息、医疗、农业、核能、体育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做了交流分享。
从论坛研究的主题中不难发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学院、新基建、大健康产业、绿色高科技产业都将是新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智库人才培育及行业建设重点方向。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长期创新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同时也激发了在卫生、教育、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造力。通过集中力量投入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提高质量和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民营和国有创新型引擎企业,并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挖掘创新人才,鼓励自主研究,破解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难题,加快培育专业化众创空间,从而催生出更多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智能科技化,企业创新品牌化,搭建数字经济模式,扩大区域创新集群;坚持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布局大健康产业,引导民间企业规范深入,修补民生领域短板。
通过学习,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国际金融专业委员会作为促进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界在经贸技术领域协作的桥梁,需要不忘初心,积极倡导国际商业经济理念,促进中国与世界融通、技术与经济融通、资源与资本融通、财富与才智融通,力所能及让技术落到实处,让行业理念创新,让企业资源流通,让资本良性循环。更要谨记使命,落实职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事业,为助力国家战略添砖加瓦。

杨春光理事长作为主办单位负责人致辞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以坚定果断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 专家学者和各代表领导们分别以“努力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新基建新科技引领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军事科学院科技强军”、“十四五时期我国5G发展的思考”、“RCEP协定与当前世界经济新趋势”为题演讲,并就“新时代信息、医疗、农业、核能、体育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做了交流分享。
从论坛研究的主题中不难发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学院、新基建、大健康产业、绿色高科技产业都将是新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智库人才培育及行业建设重点方向。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长期创新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同时也激发了在卫生、教育、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造力。通过集中力量投入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提高质量和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民营和国有创新型引擎企业,并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挖掘创新人才,鼓励自主研究,破解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难题,加快培育专业化众创空间,从而催生出更多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智能科技化,企业创新品牌化,搭建数字经济模式,扩大区域创新集群;坚持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布局大健康产业,引导民间企业规范深入,修补民生领域短板。
通过学习,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国际金融专业委员会作为促进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界在经贸技术领域协作的桥梁,需要不忘初心,积极倡导国际商业经济理念,促进中国与世界融通、技术与经济融通、资源与资本融通、财富与才智融通,力所能及让技术落到实处,让行业理念创新,让企业资源流通,让资本良性循环。更要谨记使命,落实职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事业,为助力国家战略添砖加瓦。